• 城乡规划网、
  • 乡村振兴、
  • 特色小镇、
  • 田园综合体、
  • 农业产业园区、
  • 国家农业公园、
  • 美丽乡村规划、
  • 农业三产融合
中农富通受邀参加“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之记住乡愁:文化古镇与美丽乡村”研讨会
作者:互联网 评论(0)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之记住乡愁:文化古镇与美丽乡村”研讨会于2016年9月3日在北京成功举办,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富通城乡院”)受邀参会学习。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是由吴良镛、徐匡迪、王伟光、牛文元、汪光焘等院士和学部委员共同倡导发起的我国城市领域首个高层次多学科集成的新型智库,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
 
会议特邀了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顾问、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邹德慈。

 
研讨会上,徐匡迪说:“我感觉到中国的乡村或者农村最大的问题就是精英的流失。农村的孩子有很多考上大学的,经商致富的,或者当了干部,很大一部分就不会回到农村了。农村精英的流失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邹德慈在会上直言:“中国现在不是缺钱,而是钱太多了,钱太多还想赚钱,这个东西就有害了。一说到成本,有些东西的性质就变了。乡愁是很全面的东西,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是乡愁。”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阮仪三先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工程院院士崔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王凯,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分别就“留住乡愁——中国江南水乡的保护情节”“留住乡愁——引导文化的回归”“乡建与乡愁——《村镇规划、建设与管理》课题介绍”“乡土社会的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作了主旨发言,并进行研讨交流。
 

 
王凯首先在题为《乡建与乡愁》的报告中提出了“乡村病”这一概念,他解释说:“我国改革开放30年,城镇化的重点都是城市,所以城市里面发展过快,相反乡村是处于一种衰败的阶段。乡村病的特征呈现出衰败的状况,农村人口外流,老龄化、留守儿童、文化缺失、民俗被破坏的现象非常普遍。乡村病的背后是城市的过度扩张。”
 
王凯建议,我国应当尽快制定《乡村建设法》,现在有《城乡规划法》中对乡村建设的规定并不能真正细化解决我国乡村面临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来推动我国乡村建设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只有从法律的角度、宏观的决策上把它作为国家的实实在在的重大事件重视起来,这个事情才能落到实处。”
 

 
崔愷在报告中提出了“在对乡土建筑风貌的修复当中引导文化的回归”的观点,认为当前乡村风貌保护多从建筑改造、村落格局保护等方面着手,却忽略了问题根源——乡村文化底蕴的破坏。崔愷院士从这一角度切入,介绍了在江苏昆山、贵州黔西南、成都寿安等地区以建筑改造“微介入”的方式推动乡村文化复兴的改造案例和思路。在昆山绰墩山村和祝家甸村,通过对废弃的农家院做植入式建设,确立了乡村文化传承的载体空间,同时为农宅改造树立了示范引导。在黔西南州万丰新区乡村规划实践中,提出“蔓藤城市”的概念,探讨了特色小镇建设的新空间模式。
 
 
 
李松则表示,现在的乡愁从何而来,就是源自于传统文化的中断。现在的农村社区体系崩溃、凋零,家族关系、家庭关系、整个社区的关系都疏离了,文化的凋零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冲击比人口的迁移还要严重。
 
会议历时三个小时,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乡愁”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充分交流,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达成多项共识。中农富通城乡院规划设计人员对文化古镇与美丽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有了新的认识,对今后的相关规划设计工作大有裨益。
 
|  我来说两句
| 最新评论 (0)
专业客服一对一
周一至周日 8:30-18:00
微信扫码交流